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2章 心虚了 (第1/2页)
“国师?” 苏九惊讶,又疑惑的问道:“该不会是什麽炼丹的白眉老道吧?吹嘘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那种?” 电视剧中就是这麽演的,而最终这国师都不是什麽好人,Y谋败露,被男nV主合计斩杀。 苏九是真没想到,这大夏也会有国师这一说! 顾知寒:“……” 顾知寒伸手在她的脑袋上敲了一下,语气宠溺又无奈,“你这小脑袋瓜,究竟在想些什麽?” 苏九捂着脑袋瞪了他一眼,有些委屈的开口,“这话本子里就是这麽写的。” 顾知寒挑眉,“哪个话本子敢这麽写?还不得被封了?” 苏九:“???” “你这走南闯北的,难道就没听说过国师在我大夏的名号?” “额……”苏九有些心虚,“还真没听说过。” 顾知寒解释道:“这国师确实是厉害,不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据说从前推演过国运,预测过一些事,都十分的准确。” “还有……听说这国师不是什麽白眉老道,相反他长得特别俊美,容颜不老。” “至於你说的什麽练丹,这还真没听说过……” 苏九:“……” 好吧,这跟她想象的还真不一样。 “这胡家跟皇子之争有关系,你说这国师会不会也参与其中?” 顾知寒摇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能掐会算能预测未来的人也不是只有那一个,别瞎想。” “哦哦。” 苏九点了点头,“反正这事离我们也远得很,咱们能别参和就别参和了。” “等以後你考取了功名之後,就争取外放如何?” 顾知寒挑眉,他的理想是进翰林当首辅。 这历带的首辅都是在翰林院熬资历的。 若是外放的话…… 苏九见他默不作声,试探X的问道:“你不愿意?” 顾知寒道:“我的理想是内阁首辅,而进入翰林院则是进入内阁的一条捷径。” “大夏几百年来,首辅的位置大多也会从翰林院选取。” 苏九:“……” “你也说了是大多,而不是全部。” 苏九道:“在我看来,为官者,为国,为民,为天下。” “先有民,才有家,再有国和天下。” “一个不深入民心,不为民请命的官,不过是一个空有虚名的官罢了。” “官再高,再大,又有什麽用?” “朝堂之上,多是喜欢玩弄权术,争权夺利之辈。” “入翰林,是可以熬资质,三年,五年,十年,你能保证你十年二十年後,你还能保持着那份初心不改?” “就算有一天你真的坐上了高位,回首过往时,你可记得你做过多少的实事?” 顾知寒:“……” 被苏九这麽一说,好像他心中所有的信念在倾刻间全都崩塌了一样。 “顾知寒,你聪明,有才华,我不希望你这些聪明和才华都浪费在与人争权夺利之中,而是放在老百姓之上,真正的为他们为这天下做实事。” “当然,在翰林也并非不能做实事,但……你这样的智慧和才华……” “我就怕你还未成长起来,就被人折去了双翼。” “自己好好想想,你除了你自己,还有我们……” “世间有那麽多的不得已,我们不想成为你的那个不得已。” 顾知寒沉默,久久不言。 苏九也没去打扰他。 入翰林确实是一个进入内阁的捷径,但若没有足够的支撑,多少有才学的仕子都折在了里面? 首辅的位置就那麽几个,而翰林的学子没有一千也有一百。 这些人也都是各个地方选上来的,历代最优秀的仕子。 在永临,顾知寒才华无双,但若在整个大夏呢? 并非他不相信顾知寒,只是有才智的人太多了。 朝廷那就是个大染缸,过早的进去,不是什麽好事。 外放虽然也得熬,但熬过了之後,手中握着的便是实打实的权利。 将来再入朝廷,就不会显得那麽的被动。 一连几天顾知寒都b较沉默,很少说话。 摆着那一张淡漠的脸,就连顾二嫂都看出来了不对劲。 顾二嫂偷偷的拉着苏九问,“你是不是跟三弟吵架了?” “没有,哪能啊!”苏九笑道:“他只是有些事没想明白,过些天就好了。” 顾二嫂松了口气,“娘很担心你们呢,让我找你问问。” “噗嗤。” 苏九没忍住就笑了出来,“放心好了,没事没事。” 苏九看着她手中的绣品,笑眯眯的开口,“二嫂这个差不多绣好了吧?” “嗯。”顾二嫂点点头,“还有点收尾的工作,估m0着还需要几日。” 苏九想起说要制作香料的,还没开始做呢,於是道:“那明日我便去买些材料回来,这几日就将薰香给做出来。” “好。”顾二嫂点点头。 苏九想着顾二嫂做完这绣活儿之後,就没什麽事了,於是道:“改明儿个我们买些厚点的料子回来,做些冬天的衣裳吧。” “这天气凉了,还得穿得暖和些。” “行,等这屏风绣好了,我也没事了,闲着也闲着。”顾二嫂笑眯眯的道。 等屏风交了货,她还能得不少银子,这次搬新家所有的东西,包括被子枕头都换了新的,都是苏九买的。 她得了银子後,得多买些布料,到时候给家里人每人做一身衣裳,特别是苏九得多给她做一套,还有她两个meimei也送些衣裳过去。 第232章 苏九想了想会迎来寒冬的事还的有所防范才是。 刚经历过旱灾,那麽多的灾民不可能会在这麽短的时间内安置下来,就算安置下来了,手中定也是没有余钱和余粮过冬的。 到时候寒冬一来,面对的还是Si亡。 同样的方法,有时候只能用一次。 趁着那些粮商还未离开,还是赶紧的将粮食囤积起来为妙。 而此次也不可能像之前那样小量的囤积粮食了。 想清楚了这些,苏九进了屋提笔分别给徐三公子,王临之和萧博文都去了信。 三方合作,再加上她如今鼓励村民们烧炭,总是能够抵御一下这寒冬的。 顾知寒见她心中的内容,微拧了下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