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1章 完美解决 (第1/2页)
“嗯。”顾爹不疑有他,“九九若是想要炭火,就跟那些人说一说,只要有钱,谁不想赚?” “嗯。”苏九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爹,等将红薯都挖出来了,咱们家地里多种些白菜和萝卜吧!!” “好,咱们地多,九九说种什麽就种什麽,吃不完咱家还养了那麽些畜生呢。” “没错。” 苏九笑了笑没再说话,出门去找那些能烧炭火的村民去了。 她给人家付了一笔定金,定好了需要的时间,还说了若是有多的,有多少她要多少。 这可是好事啊,这作坊会一直开着呢,所以这炭火也需要不停的供应着呢,就算烧再多的炭火,苏九也会吃下的。 苏九不仅联系了村里的几个烧炭的,别的村的人他也拜托人去说了。 足足有二十家烧炭的村民呢,她算的是一户人家定一万斤炭火,二十家也就是二十万斤。 有二十万斤的炭火,总不至於会冻Si太多人。 她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当天下午,苏九便收到了来自王临之的消息,是让徐家的人带来的。 王临之说从三天前开始就有粮商带着大批的粮食来了永临。 一开始粮价都定得很高,一开始会有人为了生存不得不买。 但後来越来越多的粮商涌了过来,就逐渐打起来价格战。 王临之说,不过才三天,这永临就多了十五家粮商了,而且这些粮商最少的也有上万石的粮食。 现如今粮食已经降了很多。 得到这消息,苏九又写了信给徐三公子,让他带着大对的人马高调的拉着红薯和红薯粉去永临,要让所有的老百姓看见,有粮食了。 徐三公子收到信之後,立即让人开始行动,家里的人手不够,他们就雇佣那些难民们,有吃的又有工钱,没谁不愿意去做。 又过了两日的时间,徐三公子亲自去了趟永临。 然後直接找了王临之,将顾知寒写给王临之的信交给了他。 王临之看完之後笑了起来,m0着自己的下巴道:“真不愧是我顾兄,人在家中坐,挥手却能定乾坤。” 徐三公子听了他的夸赞,也不由得赞同的点头,“顾秀才的才智确实令人惊叹。” 这半个月难熬的不仅是百姓们,还有他徐三。 粮草价格若是再不降下来,怕是要出大问题了。 他二哥那边定要被皇上问责。 如今好了…… 永临出现了这麽多的粮食,再加上一车一车的红薯粉和红薯被运送过来,就更加的促进了粮价下跌的速度。 不出两日,他定能够买下一批粮。 王临之道:“徐兄,我顾兄这次可算是帮了你大忙了,你可别忘记让你那两位兄长给我顾兄争功啊。” 徐三摇头,朝王临拱手,“这事原本我也写信告诉兄长们的,但来之前顾秀才说了,这件事需得暂时保密,他还让我转达萧大人,切不可泄漏是他出主意的事。” 王临之不解,“这可是大功一件啊,若是传扬出去在那些朝臣和皇上的耳中混个眼熟的话,对他这仕途可不是一星半点的好处啊。” 徐三苦笑了一声,“在下倒是跟王兄一样的看法,不过听了顾兄和顾三娘子的想法,我便也赞同他们的。” “快说来听听!” 王临之一听立即就感兴趣了,他原本就是顾知寒的小迷弟一枚。 他觉着顾知寒的思想和觉悟永远都走在前沿,不是他这种能及的。 当初若不是跟顾知寒交好,得他指点,他也不一定能考中秀才。 虽然是最後一名,但对於商户之子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荣耀了。 徐三见到王临之的表情不由得有些好笑。 “顾秀才说这木秀於林,风必催之。他如今不过是个小小秀才,若是出了这风头,这朝廷中拿他当箭靶子的人绝对要大於欣赏他的人。” “他若有权有势也就罢了,如今嘛……韬光养晦低调行事才是最好的。” “他已经被暗害过一次了,就要x1取教训,吃一斤监长一智。” “原本这次他什麽都不想冒头的,但是他媳妇儿手中那麽一堆的红薯,若是贸然拿出来,会无意中得罪很多人……特别是,那胡家。” “他出的这注意,最主要的目的也是不想让人盯着他顾家,如今的局面对咱们大家都有利,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这胡家背後竟然跟朝廷有关……” “临之兄,你王家跟胡家虽不结怨,但也不交好吧?或许明年咱们就要合作了,咱们王徐两家便是很好的盟友了,不如……咱们先合作一次?” 徐三说的清楚,王临之自然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嘴角g起了一抹笑意,“我早就看不惯这胡家的所作所为了,明面上装得跟个圣人似的,到了真正需要他们救济百姓的时候反倒是当了缩头乌gUi。” “这次我王临之不将他们的gUi壳敲碎了,我就不姓王。” 徐三笑了笑,两人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永临的消息传回来的时候,苏九正在跟村民们一起在田间看挖红薯。 之前用的红薯大多都是村民种植苏九收购过来的。 虽然还有很多没用完,没制作成红薯粉的,但她这地里的红薯也都该挖出来了,等地空出来一些之後,就用来种一些萝卜白菜之类的能够御寒的食物。 这会儿苏九让人拿了称在地里,众人一边挖,然後一边拿过来称。 不少没事的人以及一些半大的孩子都跑过来帮忙了。 将近两个时辰,二十来个人才将一亩地给挖完。 最後一株红薯挖出来的时候,那边称红薯记数的人已经在起哄了。 “三千八百斤了!” 这是张彪高调的叫喊声。 这些人当中,就属他的声音最响亮,他一吼,所有人都听见了。 小孩们都在地里帮忙将红薯上的泥和藤子去掉放入筐子里。 大一点的则将红薯抬过去打称。 苏九推着顾知寒站在田埂那边看着,笑问道:“你觉着这一亩红薯得有多少斤?” 顾知寒道:“不下万斤。”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这麽高产量的红薯,实在是太让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