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1章 盛庸显名  (第1/1页)
    【在把朝廷的精锐折腾完以后,李景隆他,终于被撤职了啊,连带着黄子澄和齐泰,都靠边站。    不得不说,建文帝对于臣子还真挺宽容的啊,典型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几个叔叔:您别说了,我们心口也在疼,年纪轻轻的该不会被这大侄子气出病来吧?    【拿下德州后,朱棣的军队总算是得到供给,剑指济南。    不过,他这次遇到个名字就很难搞的对手——铁铉。    铁铉没有科举,在国子监读过书以后当官,据说朱元璋还给他取了‘鼎石’的字。    靖难之役,他被任命为山东右参政,负责督军运粮。    李景隆大败时,他已经把军队所需要的粮食运到了济南,只是没想到李景隆被召回,铁铉连带着李景隆另一个部下盛庸留下来面面相觑。    看了看气势汹汹的燕王,还能怎么办?    守城呗。】    万万没想到居然就这么把人撤走,叫剩下的人守城。    按照前面燕王打仗的奇遇,他们还以为会是战无不胜,可法,显然朱棣在这里吃了大亏,他们算是好奇心被勾起来了。    【其实大家也看出来,朱棣起兵后基本上都是运动作战,正儿八经的攻坚战反而不多。    当属打耿炳文没打几天就撤了,现在面对济南却是一定要拿下,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    朱棣不擅长攻城,偏生守城的又是铁铉,五月围城,打了三个月都没打下来,朱棣也被打毛了,毕竟再拖下去,朝廷的大军又要集结起来,所以他决定水攻。    水攻前给了城里的铁铉最后一次机会,毕竟水攻到时候济南城的伤亡可不好控制,当初秦国打魏国的时候伤亡可是不可数也。    铁铉这下慌了,但他也不会投降,决定诈降,还写了一封叫朱棣都忍不住飘飘然的信。】    朱棣想到当初的黑历史,抿了抿嘴,冷哼一声。    拦了他几个月,还叫他差点折在济南,铁铉还真做到叫他忘不掉,虽然是牙痒痒的那种。    【大意就是啊,朝廷里的jianian臣不忠心,才叫燕王您冒天下之大不韪,您都是为了江山社稷啊!    我们啊,没有了解道大王您安天下的本意,现在我们知道了啊,请大王您退兵十里,单骑进城,臣等一定执着酒壶迎接您啊!    咱们Judy,还怪单纯的。    等到他骑着马准备接受济南的投降时,吊在楼顶的一块大铁板直接砸中咱们Judy的马头,吓得他掉头就跑。    差点阴沟里翻船,朱棣那叫一个气啊,想用大型的发石炮轰开城门,然后铁铉也是saocao作,他直接在济南城墙上挂了一堆“大明太祖高皇帝灵位”的木牌。    嗯……该说不说,都挺灵活变通的啊。】    朱元璋:“……”    这可都是他的好臣子啊,还说不出来什么不对。    虽然手段粗糙了点,但架不住它管用啊。    难得,朱元璋觉得他四儿子也不容易。    旁人也没料到铁铉这么有种,别说一般人还想不到。    遇上不管不顾的,还真没辙,但燕王不同啊,他还有一层身份时朱元璋的儿子,没法不管不顾的发疯。    虽然他现在已经差不多要疯了。    【朱元璋总不能拿大石头去轰自己老爹的牌位,铁铉确实有本事,又招募人对朱棣进行游击sao扰,苦不堪言。    北军被拖住,南军又集结了大部队准备反攻,后方的姚广孝赶紧写信通知朱棣别硬扛了:师老矣!请暂还北平以图后举。    这是南北开战以来第一次胜利,不容易啊。    建文帝立马给两人升了官,铁铉生了山东布政使,后面加封兵部尚书,盛庸更是有了平燕将军的封号,继续带兵讨伐燕王朱棣。    这一次,盛庸和朱棣的战场在东昌。】    【盛庸这个人是从小兵一步步爬上来的,作为靖难之役中最成功的统帅,对其的介绍居然是不知何许人也。    咱就是说啊,往前倒四十年,大家都是泥腿子,这么快就搞起那么一套高高在上的啦。】    这话朱元璋很有感受,毕竟现在才登基没几年,他前面可不就还是在生死线上挣扎嘛。    都是史官的错。    史官:得勒,您就往我们头上推。    【盛庸采取的战略和耿炳文类似,只不过精锐和粮草辎重被李景隆挥霍大部分,盛庸他们打起来就不是那么宽裕,但也是稳扎稳打。    朱棣自然不可能眼瞧着他们在形成包围北平的阵势,决定主动出击。    他决定声东击西,明面上命令手下征伐辽东,暗地里却是剑指沧州。    朱棣为了叫敌人深信这一点,就是对手下的大将都没有说实话,还是两人走到一半劝朱棣先对付南军,朱棣这才说了实话。    朱棣明白,德州是盛庸的大本营,现在根本打不下来,定州是耿炳文亲自驻扎过的地盘,防御工事加上善战的平安驻守,也打不下来,只有沧州可取。】    【朱棣对战场的感知是厉害的,杀到沧州的时候人家的防御工事都还没做完,朱棣继续沿河而下,却是正好被尾随而来的盛庸撞上了。    也是东昌这里,叫朱棣一夜回到一年前。】    这么严重?    谁都没想到居然如此严重。    哪怕是败了,回到一年前,岂不是又回到死局?    朱棣沉默着没说话,可能是想到当时战死的张玉,想到断后的二儿子,眼神到底是柔和了些。    朱瞻基看到立刻低下头,聪明的什么都没有说。    那是他无法改变的岁月,是他爹都无法比拟二叔跟着皇爷爷征伐天下的时光。    他不会蠢到用自己的劣势去搏击人家的优势,况且,他相信皇爷爷登基后已经明白,二叔的劣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