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六章 (第2/2页)
药药效颇为厉害,等她人到了禄城,人还一直昏迷不醒。 护送她来的那名亲信送她去看大夫,昏迷倒还好,只是因为路上艰苦,血气不足,而真正的问题却肚子里的祸患。 ——韶声已有两月余的身孕。 她决定把孩子留下来。 这便是韶声孩子的来历。 孩子被养得很漂亮,身上的衣物虽不是什么名贵的料子,但也十分整洁好看。 与韶声如今浑浑噩噩,沦为街坊口中“大娘”的憔悴落魄样子,没有丝毫关系。 雪白的肤sE,r0U乎乎的身子随了母亲,冲淡了几分少年老成的气质。 而脸上的五官,眼睛鼻子嘴巴,却与韶声全然不同。还未长开,便隐隐有种锋利的美丽。 韶声看向她的亲儿子。 心里的烦躁更甚。 怎么回话的?怎么听着不情不愿的?是在嫌她笨? 她是这小子的亲娘,吃过的盐b他吃过的饭多,他一个h口小儿,怎么敢嫌她? 她最讨厌这样的人。 烦躁有累积成怒火的趋势。 对着孩子莫名其妙生出火气,这是她为数不多还有人气的时候。 “娘今日是太累了吗?我给娘倒杯茶吧。”孩子看出了韶声的不耐,但并不畏惧,反而坦荡地直视母亲的眼睛。 韶声低头r0u了r0u额角,不和他对视,把即将要出口的火气y憋了回去。 “不用。”她挥手。 她知道不能迁怒孩子。 但她就是忍不住。 第二日。 韶声起了个大早,带着儿子候在药铺门口,等着东家来收人。 “刘知省,等下嘴甜一点,听到了吗?”韶声不放心地教训道。 知省是韶声为儿子取的名字。 她化名刘氏,儿子便随着姓刘。 至于名字,也不知是寄予孩子的期望,还是对她自己的提醒。 “娘大可放心。”知省仍然是一副沉稳模样,不需要人C心。 韶声就看不惯他这样。 见着就烦。 连再多教训他几句的心情都没了。 g脆紧紧闭上嘴,静静等着药铺开门。 “哎呀,稀客稀客!久等了!”药铺老板,也是坐堂的大夫,颇为热情地将韶声母子二人迎了进来。 知省人小腿短,过门槛时十分吃力,韶声紧紧牵着他的手,将他提起来,方便他迈腿。 “麻烦崽子,还不快叫人!呆着做什么,养你是白养的吗?”她边斥,边在知省的头上狠敲了一记。 而后,又从腰间的荷包里,慢慢掏出两颗银角子,塞到药铺老板手心里,试着在脸上堆起笑容:“承蒙东家不弃,这些虽没几个钱,也算是个好彩头,便请东家收下吧。” 之前,她求药铺老板收儿子做学徒时,已经付过钱了,这次再塞礼,无非是再加一层保障,希望老板多多关照。 药铺老板JiNg明的目光在这对母子之间逡巡。 仿佛是觉得这场景十分有趣:刘大娘平素独来独往,成天一副丢了魂的样子,孩子却养得宝贝。宝贝是宝贝了,但对着孩子,嘴里没有一句好话,尽是冷言冷语。 “东家好,我姓刘,名知省。娘说过,我从今日起,便要在东家这里做学徒。如此一来,东家便算是我的师父了,不知可否冒昧称东家一声师父?”知省听话地向老板行礼。 “当然,当然,小子真机灵。”老板伸手在知省的脑袋上r0u了两把。 这孩子X子意外的好,如此境况下,仍能不卑不亢,对答如流,令人心生喜Ai。 1 唉,刘大娘当真是个怪人,这么省心的孩子,无缘无故地,骂他做甚? 还好,还好,歹竹出好笋。 想到此节,老板收了手,抬头道:“刘大娘,这孩子与我有缘,你便放心让他在这里做事吧。我会照顾好他的。” 韶声沉默地转了转眼珠:“多谢。我还有些要嘱咐孩子的,可否让我说完再走?” 老板:“当然。” 韶声将知省拉到一边,小声说:“我知道你想念书,但笔墨书本都是金贵之物,我现在没钱给你请教习先生,先在你师傅这里学认字。若有学不懂的东西,回来我教你。等我钱攒够了,就送你去念书。好好学,听到没?别浪费我钱!” 知省郑重地点头。 送走了知省,韶声便抬脚向做工的绣坊走去。 在绣坊门口,正巧遇上了运货的王管事。 “王管事日安。”韶声出声拦住他,从怀中掏出昨日打好的长命锁及写好的信,加上一串铜板,“我这里有些东西,想托王管事帮忙捎上京城。” 1 维持着平平的语调,有什么就说什么,似乎是一点也不懂得迂回。 王管事走南闯北,经常兼着为人送信的职责,凭此赚些零花。 韶声之前打听好了,王管事手上正有一批货要送去中都,不日就要出发。她也正好借此机会托他帮忙带信。 王管事收了韶声的钱,细问道:“刘大娘这是要送到京城哪位的府上?” 韶声又扯着脸,慢慢堆起笑容:“京城有位柳镜池大人,我和他家门房有些亲戚关系,这些东西是便是送往他府上门房的。” 王管事点点头:“好,我记下了。” 刘大娘X情古怪,但好在手脚麻利,做事踏实,绣坊众人都熟悉,因此见怪不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