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ater4 (第1/2页)
Chapter4 说起社团,大多数人可能会直接联想到蓝天中学。 但实际上不只是蓝天中学,只要是前几志愿的学校,通常都有极其不俗的社团表现──这是有些不公平,但仔细想想之後又会觉得理所当然的状态:资源。 不仅仅是学校本身的资源,更多T现在学生各项技能素质的不同上;前三志愿往往会出现不少阶级复制的情况,而这些家庭未必能教养出优秀的品格,但在资源不曾匮乏的情况下却往往能够提早替孩子点出多项才艺。 同样是在高中之後开始玩团,有没有乐理知识和实践的经验在起步时可是天差地远;同样是在高中之後开始跳舞,可能有人的基础就是芭蕾或者现代舞。这些东西不见得能够完全转化成社团表现,尤其是表演创作类,天花板永远是个人的天份而非出身──但对於高中生来说,地板基础夯实得足够稳健,确实能够帮助他们上手入门。 蓝天中学和其他学校的差别或许在於心态,在於对课业以外活动的热Ai。 但这不代表其他学校的社团就差上多少。 北nV虽然在许多地方有些传统有些古板,但社团活动却是异常兴盛,甚至还有法学研究社生命研究社这类听起来让人一头雾水的社团。而选择要参加社团或是当个挂名的归宅部社员则是每个北nV学生在刚入学时就会纠结的事情。 ──李巧宁选择了校刊社。 她对文学的憧憬和喜Ai其来有自──就如同前文所提到的阶级复制:才艺之外,量也是小康以上的家庭能够塑造的良好起点之一,虽然父母不见得会进到真正的陪伴、选书等等具T阶段,但前三志愿的家庭往往不缺书可以看。 很多兴趣必须要接触之後才有资格谈论喜欢与否,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李巧宁本人不擅交际、一心又扑在课题上,顾晓诗更是国中之後才透过老师的介绍得到进一步接触,於是闲暇之余她就看看书、写点文字,这或许是她和青春期少nV最具有共X的一点。 但她参与制作的第一本校刊却几乎是一败涂地。 原因有许多,主因或许该归咎於现代的人对於长篇文字的忽视,但身为参与者的李巧宁却没办法这麽认为── 她失败了。 她彻底失败了。 有许多人都在心底偷偷想过「高中出道」这件事,但李巧宁显然不在此列。 边陲国中的成绩水准是真的有不少问题,而成绩这种东西有时候能够带来正向的魅力加成,有时候则是会造成学生之间的隔阂──而李巧宁当然不是一个擅长透过与同学交际获得更多关注的人,这样的存在往往会下意识地在班上空气化,只有发考卷或是朝会表扬全校排名时才会被人所记住。 过早沉浸在文学世界的李巧宁并不讨厌这种格格不入。 她是自负的,她是骄傲的,更因为T型的关系让她对周围男X戏谑的目光感到厌恶──nV生虽然不讨厌她,却也不可能仅仅因为成绩就去讨好她,不因为忌妒展开具T的校园霸凌就得庆幸了。 毕竟在这间学校,相差一个排名,考高中的时候可能就是前三志愿和公立高中边缘的差别。 那是巨大的鸿G0u。 终於她考上了北nV,穿上了绿制服;但却发现周围的同学有不少人在国中时期就已经认识,而她们也不像李巧宁一样热衷於文学,她们更像是「成绩好的高中少nV」,而不是李巧宁这种惨绿少nV。 国中没有学会交际的她,更不可能在这时候突然开窍──即使她加入的是校刊社,但在文章刊物越来越不被重视的现代,大家又能有多少热情呢?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她在这里交上了第一个好友。 进入北nV之後,李巧宁才发现在仪队训练、表演时的顾晓诗闪亮程度和平常的她是完全不同的。 ──以群星作为背景闪耀的她甚至让李巧宁感到刺眼。 她想起她和国中同学间的鸿G0u。 慌不择路的她找到校刊社的好友,正当她磨蹭了好几句话终於要进入正题的时候,对方鬼使神差地在这时先抛出了一个问句── 「你有没有兴趣星期天一起上教会?」 李巧宁忘记自己是怎麽推辞掉她的热情。 校刊的失败、考试的失败、无法确信友情是否纯粹、不知道该怎麽去看待自己憧憬的学姐──她崩坏了。 那天晚上她犹如游魂一样,登上自己常态使用的写作网站,开始敲打着什麽。按下送出之後,她藉由不停地点击网站中能够互动的按键、不停地寻找着在此之前从没看过的区块。 然後她看到了挂在排行榜的那本书。 鬼使神差地,她点进连结。 并依照对方在文章开头的叮嘱,戴上耳机。 ──顾晓诗说她是捣蛋鬼。 所谓的BDs8m到底是什麽? 所谓的属X到底又是什麽? 她并不是第一次观看十八禁的作品,但那些作品和那个人的相b甚至可能都无法用YinGHui来形容──那个人的东西,是……是变态的,但又是莫名孤独且高傲的。 直到太yAn升起,直到雀鸟鸣叫,李巧宁才察觉到自己的手已经酸了,甚至有些时候不只是手酸的问题,她还得频繁地cH0U出卫生纸将眼泪擦掉。 她第一次感受到这种病态式的兴奋。 ──变态。 或许能够将那个人作品中的角sE分门别类,但作者就是不打算写明白,而是统一以「变态」这个看似羞辱人,却莫名看着看着能够感受到异样的被认同感的词汇。 这家伙一定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以一个异常嚣张且令人厌恶的姿态。 李巧宁看着自己针对每部的评论和留言,一篇一篇地按下了送出,随即打开了一个网站,开始缓慢地以有限的词汇量去解读字句的含意,做出她认为合适或者恰当的选择。 她看着那四项特别突出的数字,沉默不语。 放学後,李巧宁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背着书包踏上凯达格兰大道,而是绕了个弯,再一次地回到练舞室前。 她左右环视,确认没有其他脚步声响起之後推开了门。就如同顾晓诗的邀约讯息所说,她在这里等着她。 顾晓诗躺在上次那张软垫上,听到声音之後随意地挥了挥手,示意李巧宁往她那边移动──李巧宁鬼使神差地锁上了门。 她没有见过如此慵懒的顾晓诗。 或许是这里只有「她」,或许是因为现在新增的人是「她」,顾晓诗将书包和鞋子随意地放置在角落,而本人则是在软垫上一边看着手机一边摇头晃脑,制服的扣子解开一格,而那双穿着黑s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