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3章 我李达康背水一战! (第1/2页)
杨柳依依,清风拂面。 徐雷并没有让李达康,做繁冗的介绍。 在这你追我赶,疯狂发展经济的特殊时期。 各省市都在疯狂的招商引资。 林城能给出的优惠政策,其他地方也能给。 甚至还因为自身条件更加优越,给出的优惠政策力度更大。 林城,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 要钱没钱,要人没人。 能给啥? 所以…… 谈林城的发展规划、招商政策等等,也就没什么意义。 徐雷让李达康,放下了各种文件资料,沿着湖边慢步闲聊。 “现在各个省,都在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狠抓经济发展。” “总务院高屋建瓴、总揽全局,为了避免重复建设、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特别强调各地要因地制宜,要发展出特色产业。” “所以东北地区依托重工业基础,大力发展化工、材料、机械,而西北地区光照足、风力大,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 “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当年三线建设又打下了不错的工业基础,因而构建西蓉和山城为核心的城市圈,大搞电力与航空装备。” “而看我们周边几个省,中江发展汽车产业,临江发展电子信息,汉东也在以京州为核心,引进高铁技术重点发展铁路装备产业。” “不难看出,各地都在依托地方原有优势,走引进技术、自主创新,产学研一体的发展路子,做大做强自己的产业圈,那么林城有什么?” 面对徐雷的询问,李达康忽然停下脚步。 “林城现在……” 李达康飞快思索了一下后,有些尴尬的说道: “以前就只是靠挖煤洗煤和运煤,如今煤炭枯竭后,许多企业要么倒闭,要么搬迁,基本就没剩下什么像样的企业了。” “我原本也想过,因地制宜搞一搞矿山机械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但别人已经搞了,而且还搞得很不错,所以只好作罢!” “思来想去,也就只剩下发展高科技这一条路子,因而我便今天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京海找你,想知道这条路到底行不行。” 徐雷知道。 李达康是一个实干派。 不管他勤奋工作,是为了干出政绩往上升。 还是真的为了造福一方百姓。 就冲他如此真诚朴实。 徐雷也不想瞒着他,跟他兜圈子。 因为自己穿越而来,率先在京海搞起了电子信息技术。 如今在京海,已经形成了规模不小的产业集群效应。 即便深城那边开放更早,电子技术与软件行业发展相对较早,但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而几乎一穷二白的林城,以前一个采煤的资源型城市,想要转型搞高科技,自然就更难了。 人民名义的原剧中。 李达康之所以能在林城搞起高科技,那是因为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高科技遍地开花。 他凭借强大的个人影响力,从吕州挖去了两家企业后,又大力修复生态环境并招商引资,自然能搞出成绩。 但是现在…… 他想要的电子科技,已经很难在林城发展起来。 深城那边搞出了以cao作系统、应用软件、电子游戏等为核心的软件产业链。 而京海这边,又已经形成了芯片、传感器、微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硬件产业链。 在庞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大量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等,都源源不断的汇聚于两地,产业集群效应越发明显。 啥都没有的林城,还怎么竞争? 哪怕白送土地、终身免税,也不可能吸引企业前去入驻。 而且即便要投资,就在京海或深城的周边市县,也显然更好。 当然。 这番话徐雷当然还是要‘避重就轻’。 可以说京海和深城,已经有了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 当然不会说,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穿越,因为自己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所带来的蝴蝶效应。 来到一处长椅坐下,徐雷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不再急于开口。 而听完徐雷的忠告后,心情沉入谷底的李达康,神情冷峻。 过了好一会儿,他突然自嘲一笑。 “唉,怪我!都怪我!”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是我把事情想简单了,以为把生态景色搞好,把基础配taonong上,就肯定能吸引高科技企业。” “但一穷二白的林城,怎么和已经形成产业集群的京海和深城竞争?这不是异想天开吗?哈哈~” 徐雷微微侧目。 默默看着,癫狂大笑的李达康。 岁月已经在他眼角,留下了清晰的鱼尾纹。 一个可以为了工作,疯狂努力的实干家。 如今遭遇到了现实的迎头暴击。 他这一番放声大笑。 笑得有些凄凉,有些无奈。 或许这一刻。 他不止是为林城百姓,难以发家致富感到惋惜。 同时还想到了,他自己干不出政绩,从此暗淡的前程。 看到李达康笑中带泪,徐雷当即有些于心不忍。 像他这种真抓实干的人才,真不应该被埋没了。 而高育良这种只会阿谀奉承拍马屁的,就不该平步青云。 想到这儿,徐雷出声劝道: “老李,你该不会认为,发展高科技,就一定是搞电子信息吧?” 李达康笑容顿时消失,有些疑惑的扭头看向徐雷。 “去年我曾到全国各地考察,去了很多地方,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找思路想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碰见了一个和你很像的人,他也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急得不行。” “他们当地其实条件还相对不错,有医学类的院校,也有不少医药相关企业,但他也和你一样,特别想搞高科技。” “当时我就告诉他,高科技并不一定非得是电子信息,不是能造出芯片、电脑、汽车、飞机等等的产业才叫高端。” “任何一个领域,只要能做到最顶尖,把产学研一体化搞好,其实也是非常了不起的高科技,就像他们有点基础的医学。” “如果只能生产口罩、消毒水、感冒药等普通医药耗材,那确实算不上高科技,但持续钻研能造出抗癌药物、心脏支架等等呢?” “甚至能研制出CT机、DR机、电子显微镜、细胞分析仪、核磁共振检测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等等高端医疗设备,这还不算高科技吗?” 听到这儿,李达康原本暗淡的眼神,忽然有了光彩。 “你的意思是,我们林城也不应该去追求大热门,而是应该找个细分领域做精做专?” 李达康的能力确实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