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0章 深谋远虑!旷世奇才 (第1/2页)
“为什么死伤会如此惨重?” 徐雷看完短信后,便立马拨通陈金默的电话。 平日里,沉默寡言,似乎冷酷无情的陈金默。 这次,人未开口,先是一声叹息。 “唉,现场太乱了!” “虽然消防还正在调查起火原因,但我感觉这场火灾,主要原因就在于现场太乱。” “他们为了赶工期追进度,同一幢楼内有很多工人在装修,各种材料和设备杂乱堆放……” 不用陈金默多说,徐雷也明白了。 试想一下。 在一幢大楼内,电工、木工、油漆工、砖瓦匠等等,大量的工人正在忙碌。 他们为了赶工期,当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省事就怎么做,脑子里只想着快点,没想到安全。 也正是为了赶工期,各种各样的设备和材料,肯定是毫无章法的随意堆放,只想着方便取用,没想过防范火灾。 所以…… 当有人习惯性的违规施工,引发了火灾。 当火势迅速蔓延,熊熊大火、浓烟滚滚…… 没有接受过安全培训的装修工人们。 别说扑灭大火了,肯定连怎么逃生都不知道。 有人被活活烧死,有人被有毒气体熏晕。 有人慌不择路,从楼上纵身一跃…… 最终结果。 便是上百人伤亡。 “我知道了,你协助完有关部门后,就带队回公司吧!” “发生了这么一场特别重大事故,接下来肯定会有非常严格的安全大检查。” “但其实不管有没有安全检查,我们自己也要警钟长鸣,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和管理。” 陈金默沉声道:“徐少你放心,我保证咱们公司不会发生类似事故!” …… 登机廊桥下。 停着一辆外观普通的中巴车。 周围分散站着,四个戴着耳机,手提公文包的寸头男。 他们身形挺拔,眼神锐利。 即便穿着白衬衫黑西裤,但稍有见识的人,都知道他们可不是什么白领。 当徐雷一行人,从登机廊桥的员工通道走下来,他们更加警惕的张望周围。 中巴车的车门打开。 商务署国际贸易部的廖思晨,立马下车微笑相迎。 “一路辛苦了徐总。” 徐雷微笑握手,“不辛苦,麻烦你了。” 上车坐好后,中巴车缓缓驶出机场。 廖思晨讲明扼要的,介绍了一下此次随同出访的大致行程。 当然。 去看世界杯开幕式,都是其次的。 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南寒方面,想要与龙国加强经贸合作。 南寒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瘠,但人口却不少。 多年来,他们在米利的照顾下,大力发展外贸加工。 在冶金、化工、汽车、船舶、电子等多个领域,有不错的实力。 依靠对外贸易出口,南寒的经济水平不断增长,已经越发趋近于发达国家。 但现在的他们…… 就像修炼之人,练到了一个境界的巅峰。 实力虽然有了,可是却迟迟无法突破,进入更高的境界。 处于瓶颈期的他们。 自然特别想要,和龙国广泛开展经贸合作。 依托龙国十几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让他们的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发达国家。 当然。 比起骄狂自大,又思维古板的樱花人,他们显然更加务实。 知道找龙国人合作,那就要拿出平等合作的姿态。 求人办事,就要有求人办事的态度。 因而这一次,他们不仅仅是诚挚邀请,龙国的高层以及多个领域重要人物,前往南寒出席世界杯开幕式。 同时还准备了规格非常高的座谈会,届时会有大量南寒的权贵财阀出席,与龙国这边展开面对面的磋商会晤。 “如果他们能一直坚持平等互利的态度,我并不介意跟他们合作。” “比如他们来龙国投资建厂,拿出真本事,造出了质量合格,价格也不贵的电子元器件,我当然愿意采购。” “咱们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并不是要搞一家垄断,而是要充分竞争,竞争越充分,市场活力才越足嘛!” 鲶鱼效应,徐雷又不是不知道。 电子信息产业,涵盖的技术门类非常多,需要成千上万的上下游企业一起协同配合。 现在龙国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的,扶持每一个环节的每一家企业。 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么做的好处,自然很明显,那就是突破很快、进展神速。 坏处就是…… 集中力量培养出来的一家家企业,在国内会没有竞争对手。 就拿生产芯片,必须要用到的电子级特种气体为例。 为了避免在这个环节,将来被西方人卡脖子。 为了实现这一领域的自主化国产化。 龙国抽调了多家单位、大量的科研力量,组建了西北特种气体公司。 在不惜血本的大力集中科研之下。 这家公司也确实很争气。 成功开发了电子级的超高纯氧、氮、氩、氦、氪等气体。 以及应用于光刻制造过程中的,特种混合气体。 比如三氟化氮、六氟乙烷、四氟化氮等等 目前这家公司,正持续科研攻关。 争取将运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特殊电子元器件、光伏组件、液晶面板等生产的高纯气体,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产量进一步增加。 同时。 该公司已经在组织攻关研究,可应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超高精度半导体元器件的超高纯气体。 有了超高纯气体,也才能制造出制程精度更高的芯片。 比如7纳米制程的芯片,所需要气体纯度,就要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九九九…… 小数点后,足足六个九。 这么高纯度的特种气体,显然研制和生产的技术难度极大。 一旦西北特种气体公司成功突破。 那么它在龙国,必然是仅此一家。 到时候。 不管是国营单位,还是民营资本,都没有实力去和它竞争。 因为最优秀的相关人才,都被抽调到了该公司。 在财政补贴的支持下,该公司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手握大量专利。 其他企业想要与之竞争。 上哪儿去招顶尖人才? 又哪有实力持续烧钱搞科研? 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独家垄断。 一旦垄断了,必然会在利益驱使下,做出很多有损行业发展的事。 在举国之力的支持下,他们发展起来了。 却不想着为发展出力、造福百姓,只想着靠垄断谋取暴利,打压同行。 这样的事情,徐雷当然要避免发生。 因此。 提前谋划布局的办法,便是引入国际资本和西方企业。 不管他们是开合资工厂,还是独立建厂。 只要他们来了,那就相当于有了竞争者。 有了竞争,才会不断强化科研、优化管理、提质增效。 对普通民众来说,这也是好事。 企业多了,工作岗位才多。 1 在充分的竞争之下,越是有本事的人,就越容易得到重用。 才会能者上庸者下,也才能优胜劣汰,更能避免劣币逐良币。 要不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