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2章 我徐雷,要把格局打开! (第1/2页)
“什么?让我买下来?” 湖边上。 徐雷一脸惊愕的看着李达康。 “你知不知道,这个会所占地面积有多大?房屋建筑有多少?” 李达康笑道:“我当然知道,刚刚沙书纪,才带我们参观了一圈。” “也正是因为知道这里有多大,拍卖价格一定会很高,所以才找你。” “毕竟放眼整个龙国,还真找不到比你更有钱的人,能够接手这里。” 徐雷笑而不语。 起初原本以为,李达康是要找接盘侠。 想将这个超级庞大的高尔夫会所卖掉,也好为国挽回一些损失。 但仔细一想。 却觉得很不对劲。 因为如今龙国经济发展极为迅猛。 而京州作为汉东的省城,凭借不错的工业基础,大力发展高铁产业。 现在这个会所,看似处于京州西郊,位置有一点偏远。 但随着京州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 现在很偏僻的位置,恐怕要不了两三年,就会变得繁华热闹起来。 到那个时候。 光是土地价格的暴涨,都可以让自己大赚一笔。 更别说,利用这段时间在这里大兴土木。 保留现有的豪华独栋别墅,将恢弘气派的古堡改成五星级酒店。 拆了高尔夫球场,改建联排别墅、高层住宅。 将来必然凭借不错的地理位置、漂亮的自然景观。 成为京州数一数二的高档住宅小区。 因此。 现在用几十亿来接手,要不了几年,就能市值数百亿。 眼光精准的李达康,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所以…… 哪儿是让自己接盘? 分明就是想让自己发大财。 估计他这是在投桃报李,报答知遇之恩与救命之恩。 背负双手,徐雷抬步往伸入湖中的栈桥走去。 李达康默默跟上。 来到栈桥边,徐雷看着碧波荡漾的湖水,幽幽说道: “说实话,这地方要是买下来搞房地产,要不了几年肯定就能发大财。” “但这么好的位置,这片好山好水,如果只是用来搞房地产,实在是有点可惜了。” “可惜?” 李达康有些纳闷的说道:“虽然这个会所的形成是有问题的,但这块土地用来搞房地产开发,却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你买下来改建成一个上万套房子的超大高档小区,每平米卖个几千块,肯定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怎么会说可惜呢?” 这么简单的算数问题,徐雷当然会算。 哪怕一平米只赚一两千。 一百多万平米的超大小区,就能赚二三十亿。 在经济上行、房价必涨的时候,房地产就是这么赚钱。 “我说的可惜,是觉得这片地段和条件都不错的土地,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建成一座大学。” “啊???” 李达康愕然一怔。 “建大学?” “徐总,哦不,徐少,你怎么会突然有这个想法呢?” “建一所大学,需要建教学楼、科研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等。” “光是基础设施建设,就要花费不少,更别说还要采购大量的教学仪器、办公设备,花巨资聘请教职工。” “哪怕建成之后,能顺利招生上万人,一年收的学费住宿费也没几个钱,学生们的生活开销也并不会很大。” “所以在咱们龙国,高等院校基本都要靠拨款,才能勉强维持运营,你要是投资建个民办高校,没有拨款就更难运营了。” 其实还有一些话,李达康没好意思说出口。 他知道徐雷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同时,还在其他行业领域的大规模投资。 徐雷连生态农业都能投资,那么涉足教育领域,也是迟早的事情。 但如果是以盈利为目的,显然没必要投资建大学。 搞搞校外辅导机构、优质民办中小学。 甚至名牌连锁幼儿园,也显然更能赚钱。 在国内有众多高校,并且还在持续扩招的大背景下。 投资建民办高校,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而如果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自然更没必要。 自从确定了‘科技强国战略’。 龙国更加重视教育。 许多高校都大力扩招,围绕机械、电子、材料、医学、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等,新开了很多专业。 加上龙国本身就是一个人口大国,进入高校的学生会很多,很快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会上千万之多。 即便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大学里混日子的,没有真凭实学。 也有一部分是选错了专业,并没有发挥天赋特长,学有所成。 但千万级的庞大基数,也足以涌现出不少优秀人才可用。 徐雷又何必自掏腰包,冒着亏本的风险,专门建一所大学? 况且这片土地,用来搞房地产项目,还是稳赚不亏。 稳赚不赔的买卖不做,非要做亏本的生意。 李达康自然有点搞不懂。 而徐雷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不急不缓的说道: “老李,我想建的大学,和你想象的见过的,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大学,普遍都重理论、轻实践,所学的知识往往还很落后。” “所以我想建一座紧跟时代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大学。” “学生们不仅仅只是上课读书,还要勤于动手、勇于探索,在校期间就学到了本事、积攒了经验。” 李达康有些疑惑的说道: “照你这么说,赶着基建狂潮,需要大量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他们在你这儿读书,就得真动手修路、架桥、建房、挖隧道?” 徐雷重重点头。 “没错,学软件工程的,就得真学编程开发软件,学机械设计制造的,就得真动手加工制造。” “而学化工材料的、生物制药的,就得多在实验室里搞研发搞实验,而不是一天天的只知道读书硬背,应付考试。” 李达康唇角微抽。 “现在的大学,也不是不想让学生们多动手实践,而是安全问题和成本问题,都不容忽视啊!” “你让学软件开发、工程设计的,多实践动手还问题不大,多装点电脑也就行了,可那些需要工程实践和项目实验的呢?” “就拿土木工程来说,哪怕你只是让学生们,多个专业一起协同,共建一小段路、修一小幢房,这也是不小的成本啊!” 徐雷淡淡一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不真金白银的猛砸教育,难道你还真指望学生们自学成才啊?” “可是……” 李达康看了一下周围。 “可是你这么做,自己百分之百会赔钱,而且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见得能为你所用,这不可惜了吗?” 徐雷不以为意的淡然笑道: “没什么可惜的,做人哪能什么都算计利益得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