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5章 徐少带货!没有退路可言 (第1/2页)
气氛骤变。 众人面面相觑,大为惊讶。 谁也没想到。 身价千亿,赫赫有名的徐雷,竟然会在这儿推销汽车。 而徐雷都开口问了。 刚才还带着高启强与唐小龙四兄弟,一起去试乘试驾了很久。 所以本就对华龙轿车,外观性能非常满意的高启强,立马就率先表态。 “这么好看又先进的轿车,当然要买啊!” “而且才卖一百万,比进口的奔驰宝马都便宜,真的是太超值了!” “徐少,这车哪儿有卖的呀?我一会儿就让人去订十台,哦不,二十台!!” 作为忠实小弟,高启强当然是要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而且为了表忠心。 他一口气就订二十台。 按一百万一台来算,这就已经是两千万了。 而众所周知。 买车不止是要给车钱,即便上牌费免了,至少还有购置税和保险费。 尤其是购置税。 车价越贵,税越高。 所以为了力挺支持徐雷,高启强相当于要花掉两千多万。 如今京海的房价虽然涨了不少。 但即便是今天才正式交房入住的世纪豪庭小区。 户型最好的,也才卖每平米五千出头。 所以这两千多万,足够买三十多套三室一厅的房子了。 如此大手笔。 自然让不少人为之震撼。 但花钱虽多,高启强却一点儿也不在乎。 相比于徐雷给他的帮助,两千多万,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更何况,车也试过了,确实是相当不错。 徐雷亲自为国产汽车带货。 身为忠实小弟,要是都不力挺支持,那还算什么小弟? 而高启强如此力挺支持,徐雷不禁笑道: “龙国第一汽车工业集团,在全国各大城市的4S店,很快就会陆续营业。” “京海的首家4S店就在电子信息产业园内,就这几天便会开张,看车买车和售后保养都很方便。” “不过你就算是为了给我面子,同时也为了支持国产汽车,也用不着一口气订二十台吧?这也太多了!” 高启强笑道:“二十台,不多呀!” “我自己家里留两台,再给跟我多年的兄弟,以及集团的高层和骨干,每人奖励一台。” “这么算下来,我觉得二十台都还远远不够,对,是不够,我决定订五十台!” “……” 徐雷一怔。 好你个高启强。 你特么是抓住机会,就装逼炫富是吧? 一口气订五十台。 有必要这么壕气吗? 但要订就订吧! 龙国的汽车工业,正处于最艰难的发展阶段。 过去很多年,都因为基础工业薄弱、技术实力不足。 只能造一些轻型卡车、农用车、吉普车等等之类的。 档次不高,成本还不低,而且质量还不是很好。 龙国加入世贸,众多西方车企涌入国内,合资建厂。 为了不至于,像另一个世界那样,国内汽车市场几乎被合资车垄断,国产车在很多年内都被压得抬不起头。 也为了避免,合资车仗着性能和品牌优势,就随心所欲的卖高价,偷工减料赚了老百姓的血汗钱,却还无力投诉。 所以在龙国加入世贸之前。 徐雷就利用自己总务院参事的身份,积极为汽车工业发展与市场健康运行建言献策。 首先。 在法律法规上,就确保任何车企都必须严格依法依规生产经营。 在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提前就制定好了相关的法规制度。 将车企们不敢钻法律漏洞,欺骗和坑害消费者。 像同一款车,车企是可以生产国内版和国外版。 但前提是必须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 为了成本考虑,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是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 但不能国外的发现有问题,就迅速召回更换维修,国内的却视而不见。 其次。 针对龙国的汽车工业特点,知道落后西方太多。 在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这三大件上,西方的技术积累深厚、专利壁垒太强。 与其卯足力气,在燃油汽车领域去追赶西方,还不如另辟蹊径,搞新能源汽车。 毕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家都相当于在同一起跑线上,谁也没领先谁太多。 而且西方因为在燃油汽车领域,投资运营了很多年,已经养成了路径依赖,不可能轻易就调整发展方向。 最后。 为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能让龙国迅速的发展崛起。 徐雷也是殚精竭虑、出谋划策。 不光是在技术层面上,提供研发建议和科研思路。 同时在车型的外观设计、科技配置、工艺材料、综合测试等各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的宝贵意见。 特别是另一世界,各种非常热销的车型。 能热销,就证明它们必然是有可取之处。 是外观造型颜值高,还是空间大性能好? 是豪华品牌影响力足够强,还是质量稳油耗低? 这些另一个世界,大量车企耗费了很长时间,以及无数人力物力财力,研制出来又经过了严酷市场考验的成功经验。 如今基本都被徐雷照搬过来,自然领先当今世界二十余年,也当然能起到不错的效果,可以让龙国汽车少走很多弯路错路。 再加上高层对徐雷无比信任。 想要复制电子信息产业的成功。 因而在汽车工业领域,也是竭尽所能的大力支持。 以至于在众多西方车企,大举进军国内汽车市场的时候。 提前就开始准备的国产汽车,当然也是趁势而起。 不过…… 尽管超前颁布了法律法规,超前布局了发展方向,超前研制了大量车型。 国产汽车想要兴旺起来,最终还是要看市场销量。 要是卖得不好,那么前期所有的努力,都会显得毫无价值。 最关键的是…… 龙国的汽车工业,该如何发展、如何科研、如何生产…… 从宏观的政策法规,到微观的车型研制。 可以说不管是高层,还是工人。 大家都对徐雷无比信任。 都坚信屡创商业奇迹的徐雷,一定也能让汽车工业诞生奇迹。 大家是抱着对徐雷的无比信任,才上下一心、奋力投入。 而徐雷也为了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不仅出谋划策,还投资入股。 如今。 花了那么多钱、投入了那多人、做了那么多事。 要是研制出来的一款款国产汽车,卖不好甚至卖不掉。 这不仅仅是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更是结结实实的,打了徐雷的脸。 因此。 1 对徐雷来说。 如今已经没有退路可言。 除了成功,别无选择。 而如何才能让国产汽车,火爆畅销呢? 徐雷当然还是想起了自己最擅长的老本行,营销造势。 除了准备在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上,大规模投放广告加以宣传之外。 针对汽车属于价格不便宜,必须要树立品牌形象的大件消费品,肯定还要用别的手段加以宣传。 为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