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篇:风暴的前奏 (第1/2页)
1626年秋,基隆港的海面异常平静。 然而在这份宁静背後,暗流早已汹涌。 情报的发现 台湾国安局在侦察网络的分析下,捕捉到一个惊人讯息: 福建沿海的船坞正在加班赶造福船与战舰。 福州与泉州的粮仓被徵用,大量稻米与盐巴被集中调运。 沿岸军营频繁C练,号称「海防大演武」。 卫星影像虽已失效,但无人机侦查、沿海渔民回报与密探渗透的情报互相印证: 大明正筹备一次大规模渡海行动。 总统府的密会 夜深,台北总统府内灯火通明。军方与政府高层齐聚一堂。 国防部长沉声说: 「初步研判,他们至少能集结五百艘战船,兵力十万以上。虽然多是木船与冷兵器,但若真压境,我们必须全岛动员。」 科技顾问补充: 「对方火器落後数百年,但胜在人数。我们石油存量有限,若y撑大规模海战,後勤将是最大问题。」 会议室内一片沉默。民主制度下的台湾,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灭国」的危机。 军方的提案 参谋总长提出三个方案: 前线阻绝:在台湾海峡布设防御,动用空海军力全力拦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