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鬼母烧瓷 (第2/2页)
,虚岁二十七岁,根据《黄帝内经》,“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而“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女子是七年一个周期,男子则是八年一个周期,男子的生长周期比女子要长,成年晚,所以衰老也晚,三十岁对于男子是“而立之年”,然而女子便是“年华迟暮”了,妻子的这个meimei看看便到三十岁,三年时间不过转眼光景,壮盛美好的年华马上便到了尽头。 虽然蕣华对婚姻的抵触让喻明夏很感觉诧异,但是因为时常接触,有日常交往,蕣华在他的心中,便不像是听说的一些女子,抵死不肯结婚,那样感觉怪癖荒诞,在喻明夏看来,蕣华是一个士人理想的配偶,长得漂亮,有一定才华,聪明能干,心地宽厚,假如结婚,一定会是一个好内助,她自己也能就此圆满,夫妻和美,儿孙满堂,度过美满的一生,可惜她不知为什么,就是不肯。 喻明夏的这一番话,让盛徽心头微微一沉,她已经不是年少时随意做梦的人,知道蕣华虽然现在居然可以说是风生水起,在社会上仍旧不得认同,“良家妇女”的身份岌岌可危,况且虽然未曾出嫁之前,想到未知的前途,心中很是忐忑,但是成婚之后,便觉得婚姻之事也没有那样恐怖,便觉得蕣华有一点太过执拗。 不过喻明夏说出这样几句话,她却要扞卫蕣华:“她自己喜欢便好,纵然是天降一个才貌仙郎,如同灌口二郎那般,她不喜欢也是无趣,况且这世上的女子,莫非都定要匹配一个男子,才叫做‘不虚度年华’?” 后面那句话,其实还是从蕣华那里听来的,蕣华有一次便说:“世间的男子,但凡看到一个过得去的女子,却又没有成婚,便要想到多么可惜,人间的也就罢了,天上的他们都惦记,嫦娥住在广寒宫,他们都觉得可怜,他们怎么不上天?他们以为,女子若是不配一个男子,便是荒废人生么?” 当时盛徽是以为,蕣华这样的说法很是有趣,诗词之中但凡提到嫦娥,确实是伤感惋惜的调子占主流,自己从前本来也觉得没什么,想到一些女子婚后受丈夫冷落,又或者长久离别,孤独寂寞,书写嫦娥的惯用笔调倒是正符合女子的这种心情,不过此时听蕣华这样一说,倒也确实有她的道理,倘若连嫦娥这样的仙女都必须要有一个男人,普通的女子便更不必提了。 喻明夏笑道:“我不过随便说说,你也这样认真,她这样无拘无束的性子,若是当真成婚,只怕反而不美,倒是这样散淡着好。” 这一天晚上,蜂儿小螳回来,便告诉蕣华一个好消息:“蕣华姐,今日真的是招财进宝,黄道吉日,你的画卖出去五幅,得了一两银子呢,其中有四幅是一个客商买下来,啊呀如果我们每天都有这样的进账,一年就是三百两呢,蕣华姐,你一天只能画一幅画么?” 蕣华抚着胸口:“一天一幅,还是高估了呢,有的时候几天憋不出一张来,我得出去转转,看有什么有趣的好画。” 小螳笑道:“今天还有人说,你画得很是个色,竟然将陶mama画进去了,世人都是画美人图的。” 蕣华点头道:“我就是觉得美人图太多了,才想画一画老mama,凭什么那些老头子都能出现在画中,老婆婆却不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出了名的《寒江独钓图》,还有各种各样老汉骑马骑驴的图,拄着棍儿在山间走路的画面,可是中老年女性的形象呢?多数是仕女图,其实就是美人图,年轻美丽的女子画像,年龄稍大一些的女子,少有出场的机会。 而且男性形象多种多样,传统的八仙,只有一个女仙何仙姑,人数问题先不说了,其他七个男仙,各有各的特点,有老有少,有美有丑,浮世绘之中的男性形象,有比较秀美的,但也有相当多很夸张,而且各种各样,并不完全是走清秀端庄风。 蕣华那一天画磨镜图的时候,忽然间便想到这一点,简直和后世女演员的情况一模一样,女演员就是这样,戏路很窄,而且集中在十几二十岁的青春阶段,当年纪大一些,便无戏可拍,男性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挖掘深刻的人性”,女角色就那么几种,要么是为爱痴狂,要么互相扯头花,要么花木兰,要么苦情戏,似乎种类也是可以的,但是总觉得形象不像男角色那样丰富。 所以蕣华就画了陶mama的画像。 到了这一年的腊月,东阳一家瓷器行从杭州进了一批瓷器,景德镇烧瓷,其中有几件格外令人瞩目,上面的图案赫然就是蕣华的图画,有一个挂盘竟然是那风格诡异邪魅的磨镜图,给取了个名字,叫做《鬼母磨镜》,蕣华这时才晓得,那天的客商原来是烧瓷的。 于是茶馆里便有人对陶mama说: “mama你红了!这碟子都卖到咱们这里来了,全天下得有多少人看到了你的这张老脸?可惜是叫了个‘鬼母’,他若是写‘东阳县陶mama’,得多少人来找你磨镜子啊!” “可惜了那碟子是瓷的,它若是景泰蓝的,mama你拿一个挂在担子前面,走到杭州都有人认识你。” 陶mama乐得合不拢嘴:“你们这起贫嘴的,又在拿我洗涮。” 陶mama这一阵,日子过得不错,多有找她磨镜子的,其实这倒与蕣华的画关系不大,主要陶mama是一个女人,内宅的妇女要磨镜子,有女磨镜人自然更加方便,从前多是男子磨镜,不方便引入内宅,只在门口磨了便罢了,如今是陶mama,便让她进院子里来,除了磨镜,还和她说说话,打听一下街面的新闻,陶mama本来便很能说话,讲起八卦来很是生动,能带动人的情绪,因此主顾们听得高兴,或者是多给她一两文钱,或者拿些东西给她,陶mama这日子,在城市底层里面居然还挺滋润。 但是给人画在画上,甚至还印在陶瓷上,毕竟是不一样,虽然家中没存下几个钱,吃一餐rou如同过年,然而陶mama也需要精神上的满足,这一回就是这样,这也算是“流传百世,永为不朽”了,因此陶mama高兴。 蕣华得知了这件事,也觉得有趣,哈哈地笑:“那些陶瓷商人,倒也是‘敢为风气之先’,居然将这个描在瓷器上了,也不知卖得可好。” 蜂儿一句话揭穿:“现在谁不是挖空心思赚钱?能想一些新鲜法子,便用一些新鲜招数。” 蕣华点头乐道:“我祝他财源广进。” 那也是对自己绘画的认可啊。 蕣华不由得想到,前世去三清山的那一次,也曾经顺带去了一次景德镇,进入瓷器店看了一圈,本来也没想买,看到里面的陈列品,更加没兴趣,都是很陈旧的风格,劣质中国画刷上去的一样,扑面一股尘土的气息,不是卫生因素,是时代感,蕣华是以为,在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瓷器也应该有所创新才是,只守着旧的经典是不行的,更何况那图案还很敷衍呢。 总之那一次景德镇之行,蕣华是大为失望,不过也可能自己是在旅游区,那里的商店都是给游客的纪念品,所以没有精品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