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第1/2页)
魏平瑞住在省委宿舍第三区,这是副省级以上领导住宅区,位于偌大的省委大院东北角,独立封闭,专有门岗,戒备森严。 别墅有着后花园,被精心栽培的盆栽里尤其是迎客松被照顾地很好,家里摆放着真皮雕花沙发、实木书架、大理石桌子、满墙的书架、高大的散尾葵,每一丝空气都散发出一股老学究的氛围。 魏平瑞很爱在家里招待他的门生们,他一方面要平衡各个机关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坚持党中央下派的反贪行动,在升任之前他曾担任过燕城成宁市委书记。他现在是燕城省委副书记兼省政法委书记,同时也是学者型党员干部、法学家,曾经是燕城大学政法系教授,燕大出了这样一位大人物,这也就解释了燕大虽然不是政法类大学,政法系的法学却非常出名的原因。他资辈较高、权高位重又德高望重,燕城很多从燕大走出来的党员干部都是他一手栽培提拔的。 这一日,他如往常一样为自己的盆栽浇水,他如今已经六十来岁,平日里除了浇浇花,开开会,和老对手打打马虎眼,指点一下故朋门生,等着退休那一天,等着弟子接任他的位置,也没什么事干了,他自认为自己已经算是个和蔼易人、平静淡定、与世无争的清廉官员了。 门卫来了通报,说从燕大来了位教授,姓程。 这个姓氏过于敏感令魏平瑞皱起了眉。 燕大哲学系教授程淞也是他的学生之一。 在程淞哲学法学双修时,他带了程淞几年。并且按照惯例,也带着程淞那一届的学生都对着党章宣过誓,程淞是他带过的学生里最捉摸不透的学生,也是他最不知如何对待的学生。 魏平瑞能从燕大的教室走上政坛,是程淞的父亲程海林书记一手提拔起来的。这就导致了他和程淞的关系即是师徒又互为政治资源。魏平瑞的生平还很好地解释了程海林如今放任他儿子的原因。 这个年轻人时隔多年又一次坐在了他家的沙发上,这么多年了似乎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丝毫变化,从容不迫的模样和他父亲有得一拼,魏平瑞想。 他心里在思索,可面上还是很和蔼地打趣道:“你说你要来,也不提前打个电话,你师母好给你准备一桌子好酒好菜招待你。八项规定下来后我们都是在家里请人吃些家常菜,你小子可不要嫌弃太廉价啊。” “老师,多年不见。”程淞说,“您还是这么有闲情雅致。”说完,他看了看桌上的盆景。 魏平瑞笑了几声,“随便摆弄摆弄罢了,这方面你父亲才是个中高手,对了,你父亲程书记最近身体如何,我近来太忙都还没打电话致问过。” “……他当然很好。” “教授这个职位,感觉如何。” “挺好的。” “不会有压力吗?” 程淞听完没说话。 “当教授的工资并不是很充裕吧,为了做好工作,要发表论文、搞成果,这点钱,都不够在杂志上面发表文章“买的版面费”。”魏平瑞说。 程淞当然知道,虽然这是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的事情,但是,四千元能卖出去一把伞的时候,卖伞的人会希望雨停吗。 程淞看着他,双手接过了魏平瑞递来的茶,“您虽然不在学术界,但是消息并不闭塞。是的,不止是文章,现在连实验数据都能买到,还有人专门成立公司,专门卖实验数据。” 学术界从来不干净,至少在国内也是如此,每一个地方都会有阴暗面,如今论文买卖也分级别,普刊、北大核心、CSSCI等等,价位各自不同,而且随着工资收入水平提高,论文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核心类动辄两三万起。 魏平瑞听了,却也没多评价,他点点头,“不过,我们国家如今已经在完善了,每一年都会在职称评审、人才意见等文件中不断进行改进。” 魏平瑞似乎很乐观,边说边饮茶。多年来历经风雨、饱经沧桑的他早已看破世间红尘,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贪腐坠落对他而言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正因为这样,所以魏平瑞才会对程淞格外欣赏,尽管这是一个他捉摸不透的学生,尽管他曾是程海林书记的心腹,可身为师者对于自己学生的欣赏总是在所难免的,教的学生很多,也都很有出息,甚至能做为太子党的老师还被他所尊敬——至少表面上是如此——他其实一直很志得意满。 虽然在教导程淞时,他已经在政坛待了挺久了,可倒也不至于腾不出一点时间去燕大,毕竟那对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