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第1/2页)
荒野无垠! 壶关战场至今未清扫干净,当地苟且留存的百姓不过十之二三,大都小团聚居,而大片无人居住的地方则白骨半掩于焦土,断矢锥刺入腐殖,望之疮痍满目。荀彧在祠中暂作休息,贾诩独自前往昔日战场,席地跪坐抚摸荒土,不知心中作何念头。 留至日光只余丈来长短,贾诩锤着酸麻的小腿站起身,却见身后一抹水红色身影,坐着不知静看了多久。 乱世中奇闻异事层出不穷,贾诩起先猝不及防被吓了一跳,但也没有很诧异,几息平复下来,拱手问候:“前辈?” 来人却不回答,举起手中长得出奇的华丽烟杆向他示意。贾诩不烧烟草,但香囊中还有一些香草可以替代,便取了放入烟斗,又从袖中摸出一支火折替他点燃。 对方深深吸了一口,双目半阖、神色陶醉,看上去就跟顺毛摸了尾巴根儿的狸奴一样,几乎浑身战栗起来。贾诩这才看清,来人生得十分艳丽,虽有病气也不掩其容色秾艳。加之服饰华美,当是世家出身的公子。 贾诩进入辟雍以后顺利结识传闻中十全十美的文若学长。二人时常坐而论道,十分合拍,遗憾的是未能见到另一位声名远播的不世之材郭嘉。同窗口中的奉孝学长不若荀学长那般样样完美,可有两样是没的说的,一曰才学,二曰美貌。贾诩对所谓天人之姿不感兴趣,但很憧憬其才赋,日日盼能与之得见。问荀学长何时能见,对方只答奉孝远出未归。次年贾诩奉陈宫主之命随荀彧巡游。行至壶关,见荀彧从行囊里拿出小心保存的香草和椒浆摆在借宿的祠堂中。 此处是一yin祠。壶关一战后疫气不绝,百姓深受其害却又难离故土,驱逐不果后转用祭祀祈祷之法,希望瘟疫之神垂怜离去。祠内阴暗惨悴,供奉神像面貌与常殊异,腐烂腥臭的血牲气味刺激难闻。贾诩低声提醒,荀彧却说并非要祭祀yin神,不过是在这里等一位故友。 贾诩胸中有如战鼓擂响,这难道就是…… “好乖呀。”男人心满意足,微笑起来,懒洋洋地发问,“你是哪家的好孩子?”唇间吐出的烟雾将那双锐利明亮的眼睛模糊了去。 “姑臧贾诩,表字文和,学从辟雍,同学长同游到此处。” 来人闻言笑得更深:“好文和,难道不知道我是谁吗?” 学宫中有传言,郭嘉与荀学长曾同赴壶关阻击董卓。但两名文士,只靠府中侍卫如何能挡西凉铁骑?二人自是失败,但学宫中始终有同学悄悄传言赞美其义举。只不过壶关一战后回到学宫的只有荀彧一人,据说郭嘉伤重不能离开,只好在壶关附近将养。今日得见,贾诩对传言信了七八分,无他,奉孝学长脸色苍白如薄雪几乎不像活人,看上去确实是正在养伤。 但就算一边抽一边咳得撕心裂肺他也不愿放下烟杆,贾诩只得虚虚搀着郭嘉往借宿的祠堂走去。途中贾诩与郭嘉谈到壶关一战。 他也曾向荀彧追问过壶关一战的细节,荀彧口中的往事平和视如史卷,而今由郭嘉娓娓讲来,故事多了几分人情味,好像画幅就在他面前展开。 他听在耳中却如烈火灼心,恨不能早生两年,好与二位学长一同交游、一同谋划,哪怕以身殉道也在所不辞。 “学长高义,”贾诩钦佩道,“而今董祸肆乱,偌大天下竟倥偬于豪右之手,袁、韩、孔、刘、张、桥、鲍氏,所谓英雄拥兵自重只思图乱谋利,而无一人如文若、奉孝二位学长。” 郭嘉如常呷了一口烟:“可惜我和文若学长失败,也做不得世人的英雄了。” 这话说得轻佻。晚风中文士红衫飘摇,更像个浪迹花丛的贵公子,无论如何与救世英雄搭不上边。但贾诩对此更生敬意:如果他愿意,他真的可以只做锦绣膏粱,何须为救世救民伤重至厮? 于是他不由追问:“学长何出此言?” “你瞧,此身如飘荡蛛丝,如何救人?” “学长有经济之才、抱韬钤之略,何需亲上战场,自有英雄奔走。” “那么文和可愿意做郭某的英雄?” “诩不才,愿为学长脑沙幕、髓余吾。” 话语如金石掷地。郭嘉心头一跳,回头看时贾诩灼灼目光如火,在他心尖上轻轻舔舐一口。 暮色终于合围,嘉、诩二人也走近祠堂。 祠内并未点灯火,荀彧拿夜明珠搁在供桌上。贾诩看那珠子竟大如儿拳,心道不愧是颍川荀氏,仅一明珠就可照彻一室。二人迈入堂中时,不知是否错觉,贾诩总觉得荀彧神色不同于常,但细看时又并无怪异,只当是光线缘故。 三人夜谈,荀彧亲手为二人斟了酒。贾诩量浅,三盏后便昏昏欲眠,荀彧低声哄他睡下,自己仍和郭嘉清谈。 失去意识前贾诩最后一个念头转过:他们,在等什么? 酒后头脑混沌。贾诩半梦半醒间,感到有什么温热地拥着自己。那是很熟悉的热度和气味,即使在徒有四壁的陋室,也能令其兰魔氤氲,毫无疑问正是荀彧。 可是……他在摸哪里? 柔和令人愉悦的快感从那处源源不断溢出,暖洋洋地将他四肢百骸浸没。荀彧低下头来同他接吻,轻缓绵长,另一只手剥开中衣衣襟,悄然抚上了心口。感官上的快乐令他忘记许多,直到忍不住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