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灯灭之十(殿下正文第二零七章荣烺令...) (第2/2页)
里的话,人家适龄公子又不是田里菜,随谁挑选不成?” 唐祭酒就此离开帝都,远赴传闻中繁华风流的扬州就任去了。 “这差使主司江南盐课,十分要紧。”荣烺放下心,令林司仪取来给唐祭酒的赏赐,“这是今年内务司贡上的新笔墨,我知道你在国子监尽了心力。国子监今年考的也好,若将来国子监能脱胎换骨,除了沿用你留下的新规章,我不认为还有其他更高明的办法。” 荣烺道,“唐祭酒就是有些时运不好。” 唐祭酒外放前求见公主一面,向公主辞行。荣烺问,“你要外放到哪里?” 唐祭酒外放肥差,不知引得多少人羡慕。可如唐祭酒这样的大世族出身,自然更重祭酒这样的清要之位。 虽则唐祭酒对国子监的改制并未成功,可这一年多,国子监仍在唐祭酒的严格管束下有了许多进步。 “颜相的眼光,那能差了?”郑夫人满意的看向女婿,她女婿也不差! 荣烺问祖母,“为何不让唐祭酒连任,我看他在祭酒任上十分用心,而且,再做一任,未偿不能将国子监管好。” “他外放两年,待时运好了,天时地利人和,再回帝都不迟。” 毕竟,今年春闱,国子监的成绩是真的大有进步。 姜颖笑,“这可怎么了。谁家说亲都是一样啊,女家为女孩子考虑,当然得多斟酌。男家也是一样,谁家都不是看一人就定了的。都得挑选比较,最后定个最好的。”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荣烺点点头,没再说唐祭酒外调的事。 荣烺问姜颖几人,“阿颖姐,那你跟阿玥姐、阿璎,你们年纪比阿颜都大,是不是也要开始说亲了。” 如果让唐祭酒能继续连任,荣烺觉着,潜移默化的,唐祭酒也能完成当初设计的改制之事。 没想到唐祭酒竟然要外放了! “欧阳钟原任岭南学官,岭南原是荒僻之地,他这几年任职,今科竟有岭南学子登了黄榜,可见他在学官差使上称得上用心。”郑太后与荣烺道,“选人用人,除非经天纬地之材,破例无妨。寻常官员调动,要依朝廷常例选任合适官员,不能太过循私。皇家偶有循私,是人之常情。太过循私,就会打破公平,一旦坏了规矩,法度有失,就会引得小人蜂拥来讨你欢喜,从而得到权势。二则也导致其他有才之人没有施展的位置,这样也可惜。” 路上就忍不住跟颜姑娘说,“我看陈公子是不错。” “他三年任期,去岁得了中评,按朝廷规矩要左迁的。”郑太后道,“吏部也是按规矩做事。” 今春春闱,国子监的上榜人数就选超前科。 三月梨花盛开,花瓣如细碎飞雪,荣烺在仲春的风中叹了口气:唐祭酒虽算不得经天纬地之才,若她能做主,依旧愿意给唐祭酒一个机会。 荣玥羞涩的嗔怪,“哪儿有你这样问的。” 丁璎是个细致女子,虽则祖父说是陛下念及祖父之功,可丁璎总觉着,眼前似有许多她看不透的迷雾,在丝丝缕缕萦绕而来。 颜姑娘一想,也笑了,“也是这个理。” 回宫后,荣烺不忘叮嘱林司仪准备一份仪程,这是送给唐祭酒的。 去岁年底刚过了及笄礼的丁璎面色如常,心下却想到自身,公主身边的伴读都是十一二岁时进宫陪伴公主的。她过了及笄礼,却被点为公主伴读。 荣烺回宫的时间并不晚,她今日既游览了道观风景,又看了半日的戏,整个人都是高高兴兴的。 颜姑娘抿嘴一笑,矜持地,“还行吧。” 姜洋把茶端给岳母,“陈公子是挺好。”就是看陈公子出来这半日,也没跟颜姑娘说上几句话,姜洋还挺同情他。 哎。 唐祭酒感激的向公主殿下行礼,道,“臣铭记殿下吩咐。” 姜颖说她,“你这也忒谦虚,颜相还不知怎样细致考察过多少适龄公子,最后才千挑万选的定下陈公子哪。” 荣烺继续道,“待到江南,你也只管好生当差,有什么事,写信给我,我会帮你想法。就是没事,江南风物与帝都大不相同,我也希望能听到你的消息。” 姜颖则很大方,“是啊。不过这事也不要急。咱们汉家女儿都是及笄礼前后议亲,阿颜这个算早的。我及笄礼还没到,不急的。” 荣烺想了想欧阳大人来帝都带的那十几车书卷,“新任的欧阳大人,看着倒也是个爱读书重学识的人。” 原版未篡改内容请移至文_学_官_网。如已在,请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