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完美共犯》 (第6/7页)
,沦为笑话,但那晚最后他也享受其中,此前他一直在逃避真实的自己,背叛了宣。 宣脑子一片浆糊:他不懂埃莫斯在说什么……是自己理解的意思吗,埃莫斯居然认为自己和约翰是一伙的? 宣出离愤怒,愤怒化作悲伤和忧愁,沉默似墓园墓碑。 宣忽觉口齿干渴,虚弱地问:“你很喜欢……那样?” 他也许早该想到,埃莫斯和他的前女友安吉尔一样,都是为了名声而不知廉耻、自甘堕落的混蛋,而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徘徊于这个放荡妓子门口,既不舍得面对现实一刀两断,又不敢破坏美好的往昔回忆。 1 宣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家,那个大而空的屋子,同之前千百个日子一样。 宣在房子里奔跑疾呼,寻找约翰,农场生活的快乐几乎让他忘记了这个德累斯顿弟弟。 可哪里都没有约翰,客房甚至还是宣离开前整理好的模样,约翰好像不存在于这个世界,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宣突发奇想给贝克先生打电话,电话那头果不其然是贝克先生的秘书,后者委婉表达贝克先生很忙,又莫名叮嘱宣节俭花销:前些日子宣时常旷课、请假,而且银行卡流水不正常——那张银行卡里的钱是宣母亲的积蓄——贝克先生注意到了这些异常现象并且打算采取管制措施。 宣赶忙打印出银行流水,然后就发现自约翰搬入他家后出现多笔巨额支出:门票、油费、餐饮费、租金等等。 宣瞪大眼,紧盯着账单某条支出:约翰竟然瞒着他租了一条游艇! 朝夕相处的人疑似针对自己布局阴谋,哪怕仅为浅显猜测也让宣难过了一阵,引狼入室全是他的错。 宣冷静片刻后疑惑约翰如何获得自己银行卡密码,因为银行卡一直在自己身上,而且只有自己知道密码。 宣掏出手机再次意识到约翰没有电话联系方式,点进约翰的短视频应用空间,账号名“约翰·德累斯顿”,最新更新日期在一周前,翌日宣出发前往埃莫斯家。 真相犹如夜晚虚掩房门后走廊上似是而非的光影,猜不透是谁的影子、何处偷窥的光,但至少近在咫尺,只消求知若渴的人打开那扇门。 1 约翰·德累斯顿JohnDresner,初次聊天的账号名称是约翰·卡贝尔JohnKaber。 宣记得很清楚,因为姓氏和贝克Baker很相近。 相近? 几乎一模一样,仅仅调换了辅音的顺序。 当时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个异样呢? 因为他太孤单了,渴望有人搭理他。 所以,约翰·卡贝尔出现了,顺理成章地同宣成为一个新家庭下的新家人。 又因为他不再孤单。 所以,约翰·德累斯顿暂时消失了,这也能解释宣在农场时没有遭受约翰sao扰。 以上的猜测需要证据,不然只是宣因财产损失而精神错乱的异想天开。 宣鬼使神差地看向客厅里母亲的骨灰盒,在骨灰盒里找到了一部被封在防尘袋里的手机,他摁上指纹,解锁了屏保,熟悉的短视频应用默认登录账号名赫然为“约翰·德累斯顿”。 宣失魂落魄地来到浴室,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原本一头及肩黑发在农场时剪短了不少,倒不像自己,更像约翰,他拿出镜柜里的染发剂,熟练地染上金色。他注视着镜中金色短发的青年,默默遮住眼睛,下意识扬起嘴角。 镜中的约翰对宣说:“好久不见,哥哥,农场玩得开心吗?” 宣沉默许久,问:“你是假的……德累斯顿先生是假的吗,埃莫斯是假的吗,农场生活的三天是假的吗?我的悲伤、快乐、痛苦、幸福……难道都是幻觉?” 这是一个没有回应的问题,幻想的约翰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约翰冷笑道:“呵,没有我,你能再和埃莫斯面对面说话?当时我留了那么好的机会,你竟然不珍惜——没关系,我替你尝过了,他嫩得很、鲜得很!哦对了,他还在床上喊你的名字……” 宣双手捂脸大吼一声,约翰的声音不再出现,而他再次陷入静默,犹如被判处终身监禁,那个期限是千百年。 他是自负、傲慢的玩咖,他是厚颜无耻、恣意人间的纨绔,他是万众瞩目、挥金如土的网红,他是控制狂、强jianian犯、烂人、渣滓。 他羡慕那样的自己。 他嫉妒那样的自己。 2 他渴望那就是自己。 他希望那就是自己吗? 自卑一面渴望又恐惧自负一面。 他不是约翰·德累斯顿,不是约翰·卡贝尔,甚至不是宣·贝克。 他只拥有“宣”这个名字。 宣紧闭卧室门,缩在被窝里浏览约翰账号里每条私信和留言,注视自己曾经幻想过的“理想”生活,他试图通过消灭约翰存在的痕迹消除自己的错误——从约翰的账号开始。 约翰·德累斯顿粉丝已达几十万,粉丝里不乏奇怪的人,比如每日向他问好、自言自语的人,疯狂发送爱慕之语的人,诅咒、辱骂他的也不再少数,看来约翰懒得搭理,也懒得正确使用软件提供的拉黑功能。 说起来,宣和埃莫斯线下见面后,埃莫斯也没有拉黑他的账号,这是否说明…… 宣xiele气,他误解了埃莫斯,离开农场时也没有好好告别,不正常的人明明是自己,他却总在责怪他人,尤其是埃莫斯。埃莫斯可能还不知道宣郁郁不快的原因,可自己又该怎么和埃莫斯解释,而且要不破坏两人“岌岌可危”的关系。 宣决定继续浏览并删除约翰账号收到的私信留言,而一个现已注销账号进入他的视野,对方私信约翰的第一句话是: 2 “孩子,你要谨言慎行,家族荣耀正系于你一身。” 宣看得一头雾水,当时约翰显然也不明所以,回了一个问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