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山音(清水章-开端) (第1/2页)
禅寺不理会世间,会按照自己的规则运转。——三岛由纪夫出自《金阁寺》 石山寺的山门外是一片扶疏的枫林,初夏时节漫空茏翠,看不到远天的云,唯有斑驳的阳光从缝隙间漏下,如同遗落的碎金。门边生长着浓紫的石竹花,在岚风的吹拂下固执地招摇着,即便在人声绝迹的地方也不甘放弃展示自己幽艳的丽色。 寺内则与其他山寺大都相同,楼阁上杉木皮葺成的屋顶,以及大殿里灰黑的横梁。但陈旧带来的庄严,在走过公卿所和宸殿后荡然无存。正殿后是寺庙的苑池,以及对面新修成的三层舍利殿。那殿宇自内而外散发着金色的微光,有如勃然欲发的朝阳,勾起无边翩跹的浮想。 有一对年轻男女,站在苑池旁的纤细栏杆旁,低头看着漂浮在湖面的水草叶子,默默无言。男子头戴纱帽,身着绯色花丸纹样的直衣,下身着青灰的指贯。城中溽热难消,他并未着袿衣,在山中还觉着有些冷意。四面无风,那女子着玉色唐衣及同色之袿,映在水面的姿影亦是风雅动人。忽见她抬起头来,似乎想瞻仰那金光盛放的舍利殿,却有一滴水珠落下来,如镜的水面上微微泛起涟漪。 “人似孤舟离浦岸,渐行渐远渐生疏。夫人还在恨我无情吗,还是已经与我无话可说了。”平中纳言低头摩挲着掌心,“我这次赶来,一心只为求你原谅。纵使是过分的话,也请你说出来,万不要闷在心中。” 水月转过身,擦去残泪,纤腰依在栏杆上,扬起头来,“已入歧途悲欲绝,不胜薄命了残生……宿缘已断,事到如今,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之前没有考虑过你的心情,又胆小地将你弃置在这里,还请让我弥补。”平中纳言不敢看水月的神情,唯恐对上一张痛苦不堪的面孔。固然两人床笫之间并无欢愉,终究是曾经居于一室的夫妻。他以为合离后,内大臣定会为女儿另择夫婿,不想水月却如此决绝地出了家。他万般愧疚,也担心内大臣的报复,一得到消息就匆匆赶了来。 水月抬头望天,脸上却未再露出哀色,“如今孤身幽居在这里,别的还可堪忍受,只是心中仍惦挂着母亲。她与父亲大人已经离居数月,倘若二人能念在昔日的情缘,言归于好,也算彻底了去了我在人间的心愿。” “若这便是你心之所愿,我必将尽力而为,还请你放心。倘若有了消息,我必定派人送书信于你。”平中纳言舒展了眉头,侧身看向水月。她并未剃度,长发在抹头油的滋润下,散发出乌黑的光泽,风起时亦有飘袅之姿。她正值妙龄,即便不施粉黛,亦是光彩照人。脸上添得那一道泪水的残痕,更叫人怜惜。中纳言内心忽然闪过几分纷乱,又赶紧侧过了脸。 “数日不见,夫人倒是……更加美丽了。” “你说什么呢,”水月下意识反驳道,脸颊着上一层浅红,“倒是你,如今陪着意中人才是,跑来这深山佛寺,也想要抛弃红尘了吗?” 中纳言也露出了衷心的笑容,两人倚靠着栏杆,又说了一些闲话。中纳言第一次知道,水月习的是空海大师的书道,内大臣府里还藏有唐国的碑帖拓本。中纳言抱着头懊丧万分,恨当初没有讨岳丈的欢心,好细细瞻仰一番,如今怕是再也不能了。 骤然一阵风吹过,镜湖潋滟不止,水面上悦动着的粼粼波光,照得二人睁不开眼睛。中纳言来之前并未料想到,在这云林深处的一方天地,还会有这样的趣味,这般的风日。二人笑得开心,始终没有注意到,镜湖对面,那光纹斑斓的殿宇中,有人正注视着他们。 婢女悦子代水月送别了平中纳言,她则独自返回修行的居所。水月和信子分住寺院北面的东西角,她的寝殿靠近忏法堂,而信子的寝殿则靠近下人所居杂舍。再往后便是寺庙的围墙,那里清冷偏僻,瓦顶泥墙上长满了白色的茅草。围墙外的后山有瀑布,清流穿过寺院,流向山下的河渠。当初她就被关押在后门附近的一间小佛堂里。 她一路沿湖而行,微风吹得她睁不开眼睛。寝殿前除了青绿的草木苔藓之外,台级之畔还种着浅色的藤花与嫩黄的女郎花,正在随风轻荡。一回到寝殿,她便让独守在殿内的敏子来为她脱去唐衣。 她匆匆出家,不想招世人议论,只带了一个贴身的婢女,即是悦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