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婆子庙 (第1/4页)
第五日。 大雪把院落的地面铺满,蓝玉斋坐在门槛上,看依旧未停的大雪纷飞,他喜欢雪。 白发男人站在他身后,他便顺理成章地把身体靠在男人的腿上。 他抬起头:“你脸上的伤怎么这么快就好了呀。” “因为我会一些寻常人不会的东西,”他说,“想学吗,我可以教你。” 蓝玉斋说:“想学!” 白发男人随手捡了两根木棍,一只自己拿着,一只给了蓝玉斋。 “怜云剑法,”他说,“看我的动作,记下来。” 第六日。 白发男人接过蓝玉斋左手递过来的酒坛,看了看上面的字:“浆果酒。” 新鲜东西,近两年才有的。 蓝玉斋说:“卖酒的女孩子一直对我笑,我就买了,我能喝吗。” “可以,”白发男人问,“想到屋顶上看星星吗。” 蓝玉斋说想,白发男人便搂住他,轻而易举地跃上屋顶。 蓝玉斋小心翼翼地踩着瓦片坐下,打开酒坛,喜人的甜味和并不明显的让人迷醉的味道让他心生欢喜。 白发男人先喝了一口酒,举止间有些洒脱随意之态,蓝玉斋像学着他似的,也拿起酒坛喝了一口,酒浆很甜,甜得有点腻人。 但是他并不因此而觉得扫兴,他靠着白发男人,抬头去看天:“今天的银河好清晰啊——如果能一直这样就好了。” “一直怎样。” “一直和你一起看星星,和你喝酒。” “嗯。” “一直生活在这里,你教我怜云剑法。” “喜欢练剑吗。” “喜欢——如果我真的有剑就好了,树枝太细了,也不好看。” “喜欢什么样的剑。” “嗯……”蓝玉斋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什么,只说,“好看的——你要给我一把吗?” 白发男人点点头:“过几天带你去拿。” 蓝玉斋高兴地往白发男人的胸前蹭,白发男人安抚地拍他的背,蓝玉斋渐渐安静下来,他依偎在白发男人的怀中,抬头望着他。 他觉得他的面容好看,眉目有让他百看不厌的吸引力,他抬起手,指腹轻抚在他眉间的红痕上,正正好好得像那是自己给他用手指擦上去的。 他忽然凑近了他的脸,于是他得到了男人第一次的拒绝,两人的唇之间留下了仅风可过的缝隙。 “不可以亲吻。” 白发男人说。 蓝玉斋不解地问:“为什么。” “亲吻代表我们相爱。” 蓝玉斋想了想:“我想和你相爱。” 白发男人摇了摇头。 “你不想吗,你不爱我吗。” “亲吻的爱是爱情,我的爱是敬爱,怜爱,疼爱,我不能吻你,”他又说,“你对我的,是敬爱和依赖,还有自爱,你也不应该吻我。” 蓝玉斋显而易见地并未理解他爱来爱去的一番分析,只流露出一些不能很好隐藏的失落。 白发男人重新更紧地拥住他:“不可以亲吻,但可以拥抱。” 第七日。 蓝玉斋又路过那卖酒的姑娘店前,正见她把门落了锁,此时还不到晌午:“今日关店怎么这么早。” 卖酒的姑娘听见他的声音,转过头来对他笑,那是个圆脸大眼睛的姑娘,一条粗黑的麻花辫用红绳绑住,还插了一朵小花:“又是你啊——你是外地人不知道,山上的婆子庙又要开庙门了,我抓两只鸡去跟神婆请一炷香回来烧——今年太冷了,我爹的腿疼得走不动路。” “腿疼为何不找郎中来看,而去山上拜神?” “因为神婆灵啊,我爹的腿是年轻的时候做纤夫留下的毛病,看郎中不是吃药就是扎针,没什么用,他们说跟山上的神婆请香回来烧包治百病,心想事成,我前年就用两坛好酒换了一炷香回来,那香燃上我爹的腿就不疼了,一直到去年也没疼过,今年太冷,才又犯了毛病。” “这么灵验?” “就这么灵,只可惜那庙一年只开两次门——你去看看不,你不缺银子,岂不是想求什么都行。” “有银子就能求吗?” “只要是好东西就行,家畜,好酒好rou,金银首饰,神婆们什么都收,求平安的给点粮食就是了,求病愈的就要给好酒好rou,好姻缘就给钱,给的越多嫁的越好......” 蓝玉斋若有所思地皱了皱眉,他觉得有些不对,又不知道哪里不对:“我跟你一起去。” 于是卖酒的姑娘就背着装着两只被五花大绑的大公鸡的箩筐,带着蓝玉斋一起上山去,路上带着酒rou背着粮食的百姓不少,他们在今天显得格外沉默,大概是各自怀揣着一件即将成真的大事。 蓝玉斋这人看着实在端正英俊得不像话,卖酒的姑娘起先简直好像捡起了自己八岁就帮着爹卖酒磨掉了的女孩矜持和羞怯,看着他那张脸,跟他说话就有点儿脸红,可聊了两句她又发现了些端倪,这长得一表人才的温柔公子原来是个有些痴傻的,问他姓甚名谁,他说自己没有名字,问他几岁了,他说也许是有二十了,问他家中都有什么人,他说有个不知是谁的白头发男人一直照顾他。 卖酒的女孩心想,大概是城里的富贵人家在这小镇子里买了处房产,打发了个老仆人看着他吧。 可怜的傻子,被家里人扔来这虽不算穷乡僻壤,但也不繁华的镇上,还察觉不出来端倪。 不过虽是个傻子,也是个衣食无忧,金枝玉叶的好命傻子,比起他们这些要下地干活照顾病父的普通百姓可幸福多了。 她在这边思来想去蓝玉斋到底算个好命的傻子还是个没福气的有钱人时,两人已经走在了上山的青石台阶上。 山并不高,走了一会儿就能抬头望到山顶上似乎蒙了尘的几座庙宇,蓝玉斋早发现自己的视力很好,他看着不时被山体遮掩一二的那些竹木建筑,觉得有什么东西笼罩着它们。 上山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他们自觉形成成一条沉默的,行进缓慢的队伍,原本还算有些三三两两的交谈声,随着山顶越来越近,这些声音不知不觉都被疲乏沉重的喘息代替,这些昏沉的声音是汤,终于把人们粘成了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