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9(荣华富贵,雨打风吹去) (第1/2页)
晚间时刻,颜家老爷养病所居的西园里。 病体憔悴,形容枯槁,灰暗的脸色犹如虫蛀的朽木,床上的老人早已是明眼人可见地病入膏肓了。 临近下午的时候,颜老爷的病情又发作了一回,养在府里的几位大夫立即被请来看诊,只是刚往床上一瞥就纷纷摇头叹息。 不需多说什么,前来侍疾的几位姨娘与小姐们一并用帕子捂着脸哀泣出声,眼泪跟滚珠似的大颗大颗往下掉。只是再伤心都待在外间哭,小姐们也被拘着不许去病榻前伺候,显然是怕过了病气。 颜九龄没有那么些忌讳,照常守在父亲床前,颜老爷便颤巍巍地拉着他的手吩咐些身后事。颜九龄这段时间以来已经多少能听懂父亲那些含混的话语,有一部分具体意思不明白,还有忠伯在一旁耐心转告。 他听了半晌,除了光耀门楣、振兴家柞一类的无用套话,老爷子最放心不下的还是王惠生,话里话外都要自己像对待亲生嫡母一样孝敬那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男太太。 可是,凭什么? 话说到一半,正跟其他妾室一起候在外间的王惠生忽然掀帘子走了进来,眼圈红红的,也不说话,只往颜老爷的床边一坐,高壮的身子偏跟受气小媳妇似的蜷缩一团,可怜巴巴地掉着眼泪。 颜老爷自然心疼不已,哆哆嗦嗦地伸手想抱住他安慰。颜九龄看不过眼,心里也着实为男人对自己的连番冷遇无视感到不爽,忍不住出口讥讽了几句,不料却惹得父亲大发雷霆。 不过,那怒气似乎并不是冲着自己来的。 老爷子干瘪的胸膛费力起伏一阵,脸上各种复杂神色几度变换,最后竟是张口要将一向疼宠有加的爱妻赶出去,再不许他进来了。 “老爷?您要我出去?”王惠生显然惊愕不已。 “出、出……出去!” 颜九龄的目光跟着那男人伤心离去的背影转了一圈,突然间感觉自身背上也被一阵视线刺得发痛。 他回过头,发现父亲那双昏聩浑浊的眼珠正牢牢地盯着自己不放。此时的父亲不再像是命数将尽的世家掌权者在看被自己寄予厚望的继承人,而仿佛是老朽的头狼审视即将夺取自身权位的新一任狼王,眼神中满是不甘。 只是,到底日薄西山,回天乏术。 老爷子含糊不清,又语速极快地说了些什么话,忠伯尽职尽责地替他向颜九龄翻译:“大少爷,老爷是吩咐您,日后也多约束约束家里的下人,不可再在太太跟前乱嚼舌根,传些没根没底的闲话……祖上的那些荒谬规矩,都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当不得真的。” 颜家人其实并不是纯正的汉人血统,如果正经往上回溯祖缘,大概要论到五胡乱华那一阵。 汉夷彼此联姻,来自东北偏邦的颜察氏与汉人几代通婚定居,又因历代战火南迁,不知多少个百年之后,才有了江南豪族颜家。颜氏血统混杂,连带着未开化的一些陈规陋习,也不得不沿袭了好几代,深为沐浴儒教圣人教化的中原人所诟病。 颜九龄静静地听着,脸上并无半分不虞神色,恭谨而自然:“父亲,病中不宜忧思过重,您还是不要想这么多了。” 态度虽好,到底也没松口答应。 颜老爷这一腔为人夫为人父的苦心也着实令人叹惋。既怕自己去了,年轻妻子无人看顾,度日艰难;又怕儿子太体贴入微,把人照顾到了自己房里去。这一口气在喉咙里吊着,怎么都不肯咽下去,老爷子萎黄的面色都被快憋成了猪肝色。 颜九龄到底不是那等忤逆亲父的不肖子孙,见父亲竟是这般不肯瞑目的狰狞模样,只得妥协:“您放心,我会好生照看那人,定不会逼迫他做违背本心的事。” 得了儿子一句保证,颜老爷虽然仍不算完全放心,但实在精缺力乏,强撑着又叮嘱了几句,终于心不甘情不愿地闭上了眼睛,暂时昏睡过去。 见颜九龄面露疲色,忠伯便出言劝道:“少爷,您伺候了老爷好几日,想必也累了,不如到稍间里歇一歇吧。” 颜九龄并不答应,随便在病床边的脚踏上找了个地方坐了,“不用了,我年轻,身子受得住,倒是您,若是困乏了就先歇息一阵,不必担心我。” 主子都没歇,哪有做人奴才的躲懒呢?忠伯摇摇头,心里却为大少爷的这一番纯孝之心感动不已,眼角都微微湿润了。 为了打起精神,他捡了几个话头跟大少爷闲聊着,到了后半夜也没什么困意。眼光偶尔向外间撒去,只见姨娘小姐们都困倦地歪斜椅上,眼皮子上下打架,只有太太神情清明,面带忧色,不时往里面张望,不由更是感叹:“也不枉老爷对太太一往情深啊。” 颜九龄顺着他目光看去,正巧对上了那双不安地看过来的纯黑眼睛。王惠生眨眨眼,若无其事地别开视线,嘴角却抿得紧紧的。 颜九龄笑了一下,没什么温情的意思,显出十足十的凉薄:“父亲一生风流,我记得幼时还常见他将自己的美姬爱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