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重复章节 (第1/2页)
朱船长的目的地比钟原他们更近,但他有心来维护与戚少臣的友谊,所以特地派了条小船把两人送到荣县。 船靠岸时是下午,戚少臣没住家里别院,而是选择了一家与戚家无关的客栈,修整一晚,第二天先送钟原去庄子,随后戚少臣才带着崔慎回家。 路上,崔慎驾着马车,戚少臣原本是坐在车里的,但是没一会就出来了,跟崔慎一起坐在车头。 崔慎有些惶恐:“外面灰大。” 戚少臣摆摆手:“呛不死我。” 他看起来心情不佳,崔慎看了眼,明智的闭上嘴,专心赶车。 戚少臣也没有跟人吐露心事的习惯,一路沉默看着风景,快到家的时候又主动回了车里。 戚家,早在半个月前,戚少臣中状元的消息就传了过来。戚老爷高兴地晕了一回,醒来后便整天巴望着儿子能回来,他才好开祠堂,祭祖先,造牌坊! 戚老爷连建牌坊的地方以及匠人都找好了,就差个儿子,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儿子归家。 他急的不行,恨不得上京城看看怎么一回事,又胡思乱想,忍不住猜儿子会不会在回来的路上出了意外。 越想越焦急,满腔高兴大半化为担忧。 这天他又在家里叹气,突然看管家兴奋地跑进来禀告:“老爷,少爷回来了!” “是吗?!”戚老爷快步走出门,走了两部一拍手,又退了回去,脸上笑出褶子,嘴上抱怨:“考完试这么久了才回家……” 戚少臣一到家,戚家的庆祝活动就可以开启了。戚老爷大手一挥,决定办三天的流水宴。第二天戚氏一族就开了祠堂告祭祖先,把这个好消息报了上去,同时重新修改了族谱,并在祠堂里挂上进士及第的烫金牌匾! 开祠堂之后就是立牌坊,牌坊暂时还没做好,需要等一段时间。等待的时候戚少臣也闲不下来,他有忙不完的社交活动。从县令到以往一起在学堂读书的同学,来的人络绎不绝。 有些来拉关系,有些想请他指点文章。还有村长找过来,想在村子里办一所村学。 戚少臣耐心与人交流,没表现的多张扬,也没传出类似眼高于顶的评价。 相反,因为是荣县多少年来出的第一个状元,县里的人几乎把他给神话了,他有一次出门,竟然发现有人带着自家孩子到戚家外头上香,说是要沾一沾文气。 朝廷给新科进士的假期有限,按路程远近,戚少臣能得两个月左右的假。 除去往返的时间,他在家呆了大半个月,就要准备离开了。 戚老爷有点舍不得,儿子这一走,怕是好几年都无法回来。但万事有舍有得,他儿子出息,现在戚老爷走出去看谁都是挺直腰板的,要是让戚少臣不去当官在家呆着,他还不愿意呢。 临行前一天,戚老爷又给戚少臣塞了几千两银票:“都说京城居大不易,你身上多带点钱,缺什么直接买,别舍不得。” 戚老爷是当着戚太太面塞的。看丈夫给出那一沓银票,戚太太面皮一抽,突然开口说:“二郎也该娶亲了吧。” 戚少臣岁数不大,明年才及冠。 前朝末年因为年年战乱与天灾,人死了太多,于是到本朝立国时,太祖就规定了女过十四,男过十六就必须要成亲。 但如今天下承平已久,早就不像刚开国时那么缺人,朝廷对百姓的婚假管的也越来越松。女子通常十六以后才嫁人,男子二十多岁娶妻也正常,甚至有些大家公子不愿束缚,拖到三十多没正妻也是有的。 戚老爷之前一心点击儿子考科举,还没想到这方面,被戚太太提了一嘴,就问道:“我听说考中进士会被大户人家榜下捉婿?” 戚少臣目光一顿,笑着说:“前朝这么做比较多,本朝倒是比较少见。” “那你的老师就没提?” 在如今,正经拜的老师和父亲是差不多的,戚老爷理所当然的觉得崔大人应该cao心戚少臣的婚事。毕竟他一个只是一乡绅,去哪找能配得上儿子的人呢? “老师让我专心学问。” “哎,那你回去问问。”戚老爷咂了一声:“你以后走仕途,找个贤内助也很要紧。” 戚太太突然说:“我听说咱们县令带来的是个妾。” 戚老爷没懂:“怎么?” “县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